回到顶部
创建时间:2016-12-22当前位置: 首页 >> 协会动态 >> 工作信息

赴山东考察医药产业发展的报告

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
赴山东考察医药产业发展的报告

山东是全国药业工业大省,近年来医药产业规模排全国第一。2015年山东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300亿元。今年1-9月该省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4700多亿元,2016年将突破5000亿元。为学习山东医药产业发展经验,更好地推进四川医药产业发展,应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邀请,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组织川内好医生药业、康弘药业、百胜药业、瓦屋山药业等医药企业,邀请省、市、县有关部门及医药园区一行24人,于2016年10月26—28日赴山东进行了为期3天的考察。
考察团成员有:省经信委医药产业处杨杰主任科员、严如佳博士,省卫计委药政处张蓉调研员,省食药局产业发展办苏瑜安主任,成都市经信委生物医药产业处李映辉处长、陶茂副处长,南充市经信委罗光润副主任,南充市经信委园区科李琴科长,南充市经信委办公室郑建成副主任,南充市经信委综合科范雪峰科长,西充县经信局柴小强局长;四川好医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胡盛平副总经理,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强副总裁,广州得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孙凤强、易琳投资总裁,深圳市深蓝净化科技有限公司杨建国总经理、洪雅县瓦屋山药业有限公司严光玉董事长、王宁总经理,四川百胜药业有限公司罗明董事长,协会工作人员董浜贤、阳开明。
山东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贺端湜、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唯佳等对此次考察活动十分重视,精心安排考察行程,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全程陪同。座谈会会上贺端湜会长介绍了山东省医药产业发展情况;山东省经信委消费品处张新民处长、山东省卫计委药政处孙晓筠处长,山东省食药局药化生产处刘石东处长,青岛市经信局孙成武处长,青岛市食药局刘晖处长及青岛市医药行业协会领导等分别参加了济南、青岛座谈并交流发言。考察团先后参观学习考察了山东瑞康医药、齐鲁制药、力诺集团、宏济堂药业、黄海制药、青岛国风制药等医药企业。
一、山东省2015年医药行业主要经济指标情况及“十三五”规划
2015年山东医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333.17亿元,同比增长11.31%,占全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为16.12%。排全国第一,实现利润430.87亿元,同比增长12.67%,占全国医药工业利润的比例为15.56%。实现利税651.11亿元,同比增长12.24%,占全国医药工业利税比例为15.57%。完成出口交货值289.97亿元,同比增长18.79%,占全国医药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例为16.12%。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指标继续保持同行业全国第一的位置;利税指标位居全国第二;出口交货值居全国第三位。
山东医药产业“十三五”规划,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税、三大经济指标,年均增长10%,工业出口交货值年均增长5%,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7千亿。
二、青岛市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
2015年,全市60户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实现产值225.7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医药187.4亿元、同比增长24.9%,器械38.4亿元、同比增长25.7%),是“十一五”末的2.9倍。全市拥有11所与生物技术相关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各级重点实验室17个,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近年来,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成功开发海洋新药5个,功能产品200余个,4个海洋I类候选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其中抗老年痴呆药物971成功转让国外,“海洋寡糖研发制备技术与开发”获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实现了我国海洋、水产领域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零的突破。青岛已成为与上海、厦门、广州并列的全国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药物研究中心。同时,在禽类疫苗、酶制剂、干细胞、微生态制品在业内占有重要一席。
三、此次考察的山东医药企业简要情况
瑞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药品配送+新业态”发展模式,市场开拓能力强。瑞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公司注册资金6.55亿元,员工5600余人,2011年公司上市,成为医药商业上市公司,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13亿,在全国医药商业百强中排名16位。公司建立了覆盖全国26个省、市、区的营销网络,与国内外知名的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公司3000余家供应商保持着稳定的业务往来,经营品规万多种,为各类医疗机构及药店、诊所等终端客户提供药品配送服务。瑞康医药目前已从单纯医药商业公司逐渐向着为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型公司迈进;业务扩展到移动医疗信息化管理、医药管理咨询服务、医院后勤服务(包括医疗机构被服洗涤消毒,手术器械消毒,以及医疗器械设备维修)、医疗器械研发、医疗养老五大板块。
齐鲁制药:“以人才为根本,以技术求发展”创新发展战略。齐鲁制药成立于1958年,目前已形成从药物研发、原料生产、制剂生产、药品包装到市场营销的完整产业价值链。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出口额4亿美金。齐鲁制药坚持以仿制为基础,建有全面系统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集团总部建有研究院,各子公司成立研发部、研发所,各生产车间设有专兼职人员组成的技术创新研究小组,形成逐渐管理、自上而下、科学高效的科学创新管理体系。
宏济堂:传承与创新,打造百年老店。宏济堂成立于1909年,是一家百年老店。2002年,宏济堂与力诺集团整合,成为力诺集团的核心旗舰企业之一。宏济堂秉承传承与创新理念,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宏济堂将科技创新和产品作为重点,引入国内外先进设备,实现生产智能化,设立了三个省级以上科研中心:中药研究院、山东省中药质量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药食同源研究中心。目前公司拥有国家一类新药人工麝香酮,小儿消食片、金鸣片、前列欣胶囊等多个中国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传承阿胶古法工艺,2012年建成全国唯一遵古炮制手工阿胶生产线。在恢复老阿胶产品的炼制基础上,宏济堂开发了系列阿胶产品,如阿胶固元糕、阿胶速溶粉、阿胶雪梨膏、阿胶枣等。同时,宏济堂打造了一座占地约500亩宏济堂中医药文化产业园。主打“宏济堂文化牌”,市民可以免费游览宏济堂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参观生产车间和宏济堂阿胶手工制作过程。
黄海制药:缓控释制剂高新技术企业。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是研发、生产、销售缓控释制剂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1959年,2004年改制为公司制民营企业。公司以打造中国缓控释制剂领军企业为战略目标,以缓控释技术为核心,以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系统用药、内分泌用药和神经类疾病用药为产业重心,产品涵盖片剂、胶囊剂、口服液体制剂、颗粒剂、小容量注射剂等100多个品种规格。其龙头产品硝苯地平缓释片伲福达连续多年在全国同类品种中的产销量排名中名列第一, 2016年被中国药促会评定为“中国最具临床替代价值仿制药”。
国风药业:国风药业成立于1956年,2003年加盟上海国药集团。上海国药集团以增资控股的方式持有国风药业51.05%的股份。公司专注现代中成药核心业务,同时兼收并蓄,积极进军化学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医药领域,拥有养心氏片、快胃片、苦甘冲剂、健脑丸、健脑胶囊、深海龙胶囊、红源达等重点产品。公司注重中医文化传承,编写和出版了《中医药文化源流》和《丹鼎国风》,两书讲述中医药发展历史和文化,宣传中医文化和企业文化。重点打造了占地200亩的中药文化园项目“炎黄易医园”,园中各景点贯穿了中医药发展脉络,“炎黄易医园”不仅是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也是中医药历史文化学习基地。
四、山东省医药产业发展特点
1、山东省各地政府对医药产业发展重视。山东省政府把医药产业列为四大新兴产业之一(四大新兴产业分别为: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予以重点培育。2014年省长郭树清亲自听取包括省医药行业协会等重点协会关于行业和企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汇报。各级市政府对于当地医药产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出台政策,保障医药产业发展,例如淄博市、菏泽市把医药产业列入当地支柱产业给予支持,威海市、临沂市、潍坊市,专门制定当地医药产业发展规划,青岛市发挥自身临海优势,围绕海洋医药发展专门制定规划,加强医药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吸引海外、省外企业与人才来青发展计划,大力发展生物技术药物与海洋药物实施弯道超车,经过“十二五”发展,该省医药发展形成鲁中、鲁东地区保持快速发展,鲁南、鲁西南崛起之势,东、中、西部协同发展的格局。
2、文化引领企业发展。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企业发展的魂。山东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努力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内涵与传承。在医药企业中,企业文化、医药文化渗透到员工思想、工作行为和企业产品之中。宏济堂、黄海制药的企业文化传承与发展体现在产品中;齐鲁制药企业文化融入到班组、车间、员工行为准则之中,倡导家文化,有国、有企业、有家;青岛国风制药演绎着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3、山东省医药工业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增速由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增长放缓。以主营业务收入为例:2011年增速为27.7%,2012年增速为20.4%,2013年增速为19.3%,2014年增速为17.7%,2015年增速为11.3%;“十二五”年均增速为20.07%,“十一五”年均增速为23.88%,“十二五”比“十一五”年均增速慢了3.81个百分点。
4、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大中型骨干企业对整个产业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协会重点调度的50户医药工业企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聚集度提高,盈利能力增强,50户企业占全省医药企业规上832家企业的份额为6.01%,而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医药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1.4%,利润达到52.6%,利税达到48.9%,50户企业实现利润增速比全省医药利润平均增速快13.11个百分点,50户企业销售利润率比全省医药平均利润率高6.72个百分点;在2015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中山东省有15家企业榜上有名,齐鲁制药有限公司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8亿,利润34亿,上缴税收12.7亿;威海高分子集团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8亿,利润35亿;山东步长制药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大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亿,利润30亿。大企业、产业集群带动了整体医药产业规模上升。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提升,到2020年争取形成700—800亿产业链,年均增长约25%。
5、科研投入大,产品开发明显增强。已培育出一批大的品种,提高市场潜力大、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化水平的产品。齐鲁制药已先后研制成功了近百个国家级新药,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建立了合理的在研产品线,多项研究被评为国家、省级科技进步奖;研发投入连续数年超过销售收入的5%。在工信部表彰的2016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中有齐鲁制药、鲁南制药、山东罗欣、辰欣制药、瑞阳制药等企业。青岛市计划到2020年力争取得3-5个新药证书,取得8-10个临床研究批件;新开发海洋生物制品100个左右。
6、企业培育成效显著。政府在引导企业发展方向上多样化,针对性培养企业发展壮大,瑞康药业在发展烟台康养产业上政府一次性投入2个亿。青岛市计划到2020年引进知名医药企业5家以上,过50亿元的2-3家、过10亿元的10-15家。青岛市康养产业园正在建设,政府投1亿,企业配套投入多亿元。
7、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山东省已发展成中成药、生物制药、海洋药物和医疗器械产业,实现各产业的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到2015年,化学药品、中成药、基因工程药物和医疗器械分别占全省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的49%、19%、10%和10%。菏泽市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52亿元,今年1-6月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145家,主营业务收入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山东步长、睿鹰制药等一批知名企业;步长制药获工信部2015年医药工业企业排名12位,睿鹰制药排名37位。莱山医药制造业快速发展驶入快车道,1-8月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占全市医药制造业39.2%,同比增长21.9%,莱山医药始终把医药产业的发展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阵地,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发展、产业并购、迅速做大做强。淄博市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青岛市统筹规划建设五个特色医药园区,实现互补集聚发展,2015年“五大园区”内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占全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70%左右,到2020年力争达到80%。
8、人才聚集效应明显。济南市医药产业园区技术智力密集,有医药类专业技术人员3万名,拥有山东大学等18所高校,每年毕业各类医药人才约7000人;山东省科学院等53所省、部级科研院所,3个国家级试验室和2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中从事医药研究的院士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科院“百人计划”、“973”和“863”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40多人。这些知名专家和学者为济南市的生物医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技术支撑。黄海制药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3个多亿,1000名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200名生产工人,600名销售团队,200名管理人员。青岛市到2020年引进10-15名国际一流科学家,引进培育50名左右的领军人才和30个左右初具规模的创新团队。
9、重点企业、项目和园区发展定位准确。
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重点培育济南高新区、城阳、淄川、沂源、莱山、莱阳、烟台开发区、诸城、滨州高新区、菏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黄岛、威海经区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禹城功能糖产业集群,定陶生物蛋白肽产业集群。即优化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地区资源配置,大力提升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构建形成该省差异化竞争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发展布局。逐步形成鲁中(济南、淄博、潍坊)、鲁南(济宁、枣庄、临沂、菏泽)、半岛(青岛、烟台、威海)三个新医药产业密集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济南市生物医药园区设有生物医药创新平台、中药现代化创新服务平台、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中介服务机构创新服务平台、济南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等专业化技术服务支撑平台;整合人才、项目、企业等资源,规划了核心孵化区、中试基地区和产业区,采用政府引导、专业技术平台推动、孵化器驱动、龙头企业拉动的方式,全力打造建设济南生物医药园。
济南生物医药园孵化区位于高新区中心区,面积2平方公里,已有2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在该区域建设、发展。齐鲁制药、博士伦福瑞达、九州通等知名制药企业的龙头效应已经凸现;元隆生物、诚创医药、蓝孚生物、弘历医学、杏林生物等一批医药研发企业逐步壮大,研发企业聚集效应不断凸显;山东省药科院、山东省药品检验所汇聚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目前高新区30%的税收来自于生物制药产业,这些税收绝大多数来自于这个区域。
济南生物医药园中试基地位于出口加工区,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其中包括20万平方米的专业孵化器和9万平方米的医药平台。专业技术平台、孵化器、加速器集中成片共同建设,满足项目研发和创业孵化培育双重功能,利用创业中心的优势孵化资源,使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之间的运行更加顺畅,实现创业中心由孵育企业到培植产业的大转变。在孵化区已形成的研发、生产、物流和专业中介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加上中试基地的中试小批量生产和平台研发,加速形成生物制药产业研发、孵化、中试、销售、物流为一体的社会化创新分工体系,把中试基地打造成济南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的催化器和助推器。
济南生物医药园产业区位于孙村镇两河片区,规划面积10000亩。初步规划产业区和现代综合服务区两部分。产业区分为中小企业拓展区和大企业(大品种)发展区。其中中小企业拓展区规划为生物药生产区、化药生产区、中药及天然药生产区、医疗设备生产区、物流区等五部分,现代综合服务区包含商业、休闲、居住、商务等。通过济南生物医药园的建设,正逐步创建世界一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目标,以集聚国内外优势名牌、知名企业、研发机构、集团总部为重点,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法律保障、融资机制为支撑,通过整合利用全球资源,将园区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生物医药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青岛市“十三五”末,形成领军全国的以海洋生物医药为特色、创新药物为支撑、生物制品为重点,集高端医疗设备、干细胞基因诊疗技术、疫苗等于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进入全国医药行业强市行列,形成千亿级产业链,打造国内一流的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成为国内知名的医药名城。目前正在着力打造以海洋生物寡糖、组织工程人工眼角膜、海洋生物医用材料、海藻酸钠深加工为特色的国家海洋药物生产基地。构建以新型疫苗、动物保健品为重点全国动物保健品生产基地。发展微生态、创新药物、干细胞、生物寡糖、基因、高端医疗设备等关键技术,形成该市生物技术产业的新优势。
在重点企业、项目、医药园区打造中,黄海制药、正大海尔、国风药业等企业加快进军海洋生物医药领域,涌现出一批核心竞争力较强的企业。如,黄海制药、正大海尔药业等生产的海洋药物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东海药业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微生态制品生产企业;东丽医疗血液透析器械取代进口;奥克生物、华大基因等企业在干细胞治疗、基因药物等领域加快布局,抢占生物治疗技术高地。
崂山区海洋生物产业园2007年成为全国唯一海洋特色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聚集了黄海制药、华仁制药、正大海尔药业等15家企业,产值38亿元,海洋生物及医药产业集群初具雏形。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产业园区规模初具,入驻了欧博方等75家企业,研发机构11家,产值35亿元,日益成为业内知名的产业孵化平台,以此为引领的蓝色药谷全部建成后技工贸总收入可达百亿元以上,吸纳就业2万人。中德生态园生物医药板块正在加快建设。
五、川鲁两省医药产业发展比较
1、区位优势不同。山东省地处沿海,交通发达,资源丰富;四川地处内陆盆地,盆地意识任然存在,人才优势不足。
2、园区产业配套不同。山东省医药园区配套产业集群已形成格局,四川省医药园区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3、发展理念不同。山东省早在“十一五”期间将生物医药产业列入重点发展行业,政府部门已在全世界范围招重点医药企业、国内前100强医药企业入驻山东,鼓励山东省医药企业走出国门发展;医药企业形成以品牌、文化传承与创新、产业链的延伸等方面经营企业。四川虽在“十一五”期间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发文制定医药产业发展规划,但有的政府部门在执行中力度不够,有的地方政府部门在招商中注重医药企业就行,没有突出医药产业发展的配套;四川医药企业在发展上大多数还在初级阶段,基本上以生产、销售为主,外向型不强。
4、企业创新投入不同。山东省845家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创新投入平均3%左右,大型医药企业在5~8%;四川省418家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创新投入平均不足3%,好的如康弘创新投入6%,苑东生物创新投入18%(销售收入不大)。
5、研发人才结构比例不同。山东省医药研发人才平均接近2%左右,如齐鲁制药9000名职工中有1600名研发人才队伍;四川省医药研发人才队伍平均1%左右。
六、建议
1、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医药园区要保障企业留住人才创造条件,企业引进国外高端人才、与送出去培养的人才政府要给予奖励,省内大专院校增设医药方面课程,培养本土人才。
2、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追踪国际生物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引进数字化诊断医药设备、医用仪器生产重大项目级企业,采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工程、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和现代合成技术,加快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依托康弘药业、科伦药业等重点骨干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加快技术改造,着力突破关键技术,优先发展化学合成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高、精、尖医疗设备。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承接产业转移,提升绿色、高端药品制造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升级,壮大医药产业规模。主要做好化学药品;生物工程药;基因工程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药用辅料;医用包装和卫生材料;制药机械等。
3、加强产业协调,提升协同创新能力。统筹全省医药产业发展,形成产业推进合力;制定和完善医药产业的配套政策和措施,促进产业发展;培育一批运作规范、支撑力强、业绩突出、信誉良好、公信度高的技术咨询、市场调查、技术创新联盟等中介组织、协会参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企业间组建产业联盟或研发联盟等新型合作模式,促进产业集群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国内外大企业技术研发力量合作,建立产业集群创新体系。
4、培育创新型企业。重点支持单品种收入过5000万元的医药企业。提升互联网+医药企业的应用能力,鼓励重点企业利用搬迁、重组、技改等形式,建设数字化车间,建立智慧医疗创新体系,率先在全省建成一批智能示范工厂。扶持创新型企业和配套企业,为创新性企业和产品生产提供配套支撑,形成产业生态链,促进产业聚集。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标准招商,招重点企业;结合产业规划制定招商引资目录,强化定向招商。重点开展生物制品、高端医疗器械、现代制剂、创新药物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利用我省的医药资源、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优势,引进产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薄弱、缺失环节的关键企业;吸引国外研发机构、生产基地落户四川。重点引进国家一类新药、国外到期一类仿制药、国内知名药企和留学归国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建立全省医药产业重点项目库。
6、提升协作配套能力,优化产业布局。以我省现有的医药产业布局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地区资源配置,大力提升产业发展的集约化水平,构建形成我省差异化竞争的产业集聚与区域分工发展布局。逐步形成川西(成都、德阳、绵阳、资阳)、川东北(南充、广安、巴中)、川南(内江、泸州)三个新医药产业密集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规划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积极引导企业向同类产业或配套产业相对集中的园区集聚,增强产业集群发展的集聚效应。
7、加大医药流通资源整合的力度。依托省医药集团、科伦医贸、西部医药、科盟、本草堂、二级联盟等重点企业,发展大型医药流通企业(集团),推进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加速医药流通领域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大力发展医药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电子商务技术,建设川西、川东北、川南医药产业商贸流通市场(中心),完善现代仓储、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配套设施,与周边中药材种植生产基地形成上下游紧密结合的产业链。
8、提升企业文化、培育区域品牌竞争力。加快企业文化建设内涵,挖掘医药文化,尽快培育一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好、附加值高的“国字号”、“省字号”区域品牌。努力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四川名牌”和“四川省著名商标”。培育企业走出去的战略部署,吸收先进的经营理念,逐步壮大企业竞争力。
9、发挥医药行业等协会在推进医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是四川医药企业的自己的组织。能够深刻而敏锐地察觉到所处行业的生存状态、存在问题、潜在危险和发展前景,对行业内不同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储备和核心竞争力水平等情况非常熟悉。但在现实中,却被排除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发展之外。在引导参与企业转型升级和推进产业发展中,应该让行业协会走上前台,政府应鼓励行业协会发挥主导作用。


上一篇:第四届中国西部医药协会联盟会长、秘书长会议在昆明召开
下一篇:第四届中国西部医药协会联盟会长秘书长工作会议纪要
Copyright © 2018-现在  蜀ICP备2023004955号  
关于协会 | 联系我们 | 协会党建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