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0月25日召开的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6年第三季度工作进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此前媒体有关北京、天津、湖北、重庆、贵州和新疆建设兵团六个地区统筹基金累计结余不足6个月支出的报道有误,“当前医保基金总体运行平稳,可以保证支付”。整个发布会上对于业界高度关注的医保目录调整和医保支付价,只有一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做好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但从字里行间中,可以看出,人社部面对持续的支出压力,控费必然成为医保当下的主基调,而手段一定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医保基金收支:无近忧
根据发布会公布的信息,1~9月份,全国医保基金收入9266亿元,支出7341亿元,职工医保基金收入7257亿元,支出5846亿元,其中职工医保基金收入同比增长12.8%,支出同比增长了10.7%。居民医保基金收入2009亿元,同比增长22.8%,基金支出是1495亿元,同比增长了22.6%。
对于“6个地区统筹资金花不过6个月”,李忠指出,此类报道的计算方法有问题,统筹基金结余可支付6-9个月,其中一个比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统筹基金,而部分媒体可能解读为把个人账户支出也作为支出标准计算,所以算出来会有误差。
人社部根据计算标准与涉及的6个省区核实,其中天津的确不在6-9个月的标准范围内,而其他省市目前都在这一支付范围内。“通过对统筹基金结余标准和6个省具体的分析,当前医保基金总体运行平稳,可以保证支付。”
关于医保基金“穿底”的担忧和讨论在近几年一直是业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事实上,基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支出增长速度的倾向早已显现。2012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6939亿元,支出554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3%和25.1%,两者基本持平;2013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8248亿元,支出680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9%和22.7%,收入增幅开始低于支出增幅;2014年,基金的收入和支出分别比上一年增长了17.4%和19.6%,收入增幅继续低于支出增幅。
而早在2011年,一些地方的医保基金就已经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截至2013年,全国就已经有225个统筹地区的城镇职工医保基金出现收不抵支,占全国城镇职工统筹地区的比例高达32%。社科院2015年发布的《“十三五”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显示,从长远看,职工医保基金存在潜在的严重支付危机,全国多数地区的职工医保基金将在2020年前后出现缺口。有分析指出,根据目前的情况,出现缺口的时间很可能会提前。
控费主要手段: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近有国家医保目录调整,远有医保控费方式改革、医保支付价制定以及城乡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医保“两保合一”。医保基金支出压力继续高企,理解当下国家支付端大变革的基本语境。而支付方正在发生的巨大变革,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医药企业的生死存亡。
在发布会中,李忠表示,全国目前已有20个省市实现城乡居民医保的整合,目前三分之二的省完成“两保合一”,剩余省份也已经做出相应规划。这项制度整合会使目录进一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也会扩大,同时,报销的比例也会相应提高。
2016年1月12日《国务院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的发布,两保合一正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面对两保合一后,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问题,李忠说:“这确实会对医保基金形成一定压力,但是这些都属于合理的改革成本。”
此外,节流控费显然已经成为当人社部对于医保整体思路的落脚点。李忠强调,现在正在深入推进的“三医联动”,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逐步实行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都会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的监管,从而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管理,使风险总体在可控范围内。
业内有一个共同的明显感受:新一轮医改中,医疗费用控制和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被摆上了显要位置。人社部、财政部、卫生部于2012年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意见》。目前全国85%的统筹地区开展了付费总额控制,并已纳入基本医保定点协议进行管理。超过70%的统筹地区按病种付费,35%的统筹地区按服务单元付费,而24%的统筹地区正进行按人头付费探索。
面对医疗基金收不抵支日趋严重的现实,推进医保制度改革,重点改进和完善医保支付方式,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医保药品价格谈判机制,缩短临床必须的创新药纳入医保支付的评审周期,这些均是企业热切希望发生实质推进的地方。
眼下,上述问题中有明显进展发生的就是国家医保目录调整。9月30日,人社部发布《2016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要在2016年底前完成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很明确,这次医保目录调整的主要目标有四个:优化目录结构、适当扩大目录范围、鼓励医药创新、提高保障水平。而这些目标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保证医保基金安全平稳运行。
而业界对于医保最关注的另一大问题——医保支付价,2016年年初,E药经理人从接近人社部人士处独家获悉,原本计划2015年9月出台的“医保支付标准制定规则”,各部委已经讨论得比较成熟,对外公布的时间点 “不会晚于今年6月底出台”,关于具体支付标准,将由各地方依据各自的经济条件、筹资水平等等具体制定。而现在已经是10月底,医保支付价规则并未如期而至。
不过,从2015年开始,已经有省份制定并试行医保支付标准。目前重庆、福建、浙江、安徽等省市已经通过制定医保药品支付标准的方式。从各省实践来看,医保支付标准的价格数据采集来源,不外乎三种:采购平台采集、医疗机构上报和发改委价格监测。有业内分析指出,就目前来看,医保支付价规则可能是要等医保目录调整之后才会公布。(来源: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