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国中药工业累计实现增加值1127.69亿元,出口超过10亿美元,显示出了较强的发展态势。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5月24日在昆明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工作交流会上指出,中药产业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医药知识产业,是一个系统完整的产业链。开展中药产业基地建设就是为了通过培育来逐渐做大做强整个产业体系,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推进中医药事业全局发展最为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自1999年科技部批准四川建设首个国家中药科技产业基地以来,中药产业基地已成为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工作最为重要的组织形式之一。刘燕华说,各省(区、市)在开展中药现代化基地建设工作以来,累计投入科技经费约25亿元,重点支持了1300多个中药产品的开发研究等创新工作。在各基地的积极推动下,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中药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中药产业整体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和不同形式的中药产业集聚区,有力地推进了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刘燕华强调,在看到可喜成绩的同时,必须明确基地在推进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改进发展模式的开拓性、集成利用资源的开放性等方面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之所以艰难,其根本问题在于缺乏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导致我们对中医药科学内涵的认识不到位,这些难点问题的突破,恰恰是我国中医药现代化科技创新最具潜力的着力点。因此,基地建设工作必须积极探索有效整合多方资源的运行机制,使资源能够合理共享。尤其要对中医药科学研究方法予以高度重视,争取通过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科学方法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自身发展的问题,为整个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据悉,科技部正在准备组织建设全国中药科技产业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希望通过此平台能够让所有关注中医药发展的人士最大限度共享中医药资源。 (2007-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