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营养类药物的不断开发,国内产品结构也有了较大的改观。这一类药物范围较广,主要包括葡萄糖、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剂、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在临床中对肠道内、外以及心脑肝肾的营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们注重医疗保健费用投入的大背景下,营养类药物市场容量将不断扩大。
从2003年“非典风波”过后,保健营养类药物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低迷多年的营养保健品行业开始复苏,带动了这一市场的回暖。现在营养药物和保健品行业中已经有9000多个产品批文,2000多个上市品种,市场年销售额已超过500亿元大关。
据中国药学会统计数据表明,营养药物是医院购入金额增长率较高的品种,2004年重点城市样本医院前10个品种比上一年增长了31.92%。在药品降价和招标采购的影响下,2005年市场总体增长速度有所放慢,但仍然达到了15亿元的规模,同比增长了16.75%,推算国内营养类药物已达到了100亿元。为此,营养药品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课题。
脂肪乳:
新给药载体迅速发展
脂肪乳主要是一种静脉用营养药物,用作肠外营养已有40多年的历史。脂肪乳是大豆油加入一定量的卵磷脂乳化而成的无菌、无热源的脂肪乳剂。主要品种有肠内营养乳、脂肪乳注射液和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等品种。
上海延安万象药业是国内生产脂肪乳较早的厂商,随着无锡华瑞制药等厂家的产品上市,脂肪乳市场获得了快速增长。截至2007年4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了肠内营养乳、脂肪乳注射液、结构脂肪乳注射液和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4只药物126个生产批文。在生产脂肪乳的24家企业中,产品结构完备的主要是华瑞制药和广州白云山侨光制药。
2005年典型城市样本医院脂肪乳用药金额已达到了22027万元,与上年同比增长了14%,全国脂肪乳总体市场的平均增长率也达到了13.64%,其中肠内营养脂肪乳增长率高达79%,但也有些品牌呈现出负增长的状况。2006年上半年,脂肪乳购入金额同比增长了22.99%,排序从上年同期的15位前移到第10位。
居于脂肪乳领军地位的无锡华瑞制药在中/长链脂肪乳(C6-24)、脂肪乳(C14-24)、结构脂肪乳注射液(C6-24)、肠内营养乳剂(TP系列)的基础上,2006年又上市了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尤文”。这是中国第一个治疗型脂肪乳剂,“尤文”对于创伤、大手术及处于应激状态下的重症患者,具有降低过度炎症反应,保护重要脏器功能,对减少感染等合并症的发生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2006年第四季度,全国样本医院用药金额达到22.94万元。
治疗型脂肪乳剂是国外20世纪中期开发应用的品种,经过多年的临床,已被证明是安全有效的品种。随着治疗型脂肪乳在国内市场的开发,将给营养型静脉注射乳剂市场带来生机。
据文献介绍,早期含药脂肪乳是临用前将药物加入营养型脂肪乳剂中,这样配制的脂肪乳剂不够稳定,易发生相间分离。脂肪乳剂按照粒径可分为普通脂肪乳剂和纳米脂肪乳剂,前者平均粒径为200~500mm,后者粒径小于100nm。研究表明,乳剂粒径越大,其血液清除越快,因此,小粒径乳剂更有利于达到长循环作用,但是小粒径乳剂需要较多乳化剂才能稳定,这样,制剂的安全性也会相应下降。
根据给药途径来分,脂肪乳剂除注射途径之外,还有口服、鼻腔给药、眼部给药等多种途径。含药脂肪乳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乳剂对药物的包裹作用可以减小静脉给药对血管的刺激性;作为油相的精制植物油和卵磷脂对人体无毒,安全性好;可以利用现有非胃肠道营养用脂肪乳的生产线进行工业化大生产;能够耐受高压蒸汽灭菌;载药量较脂质体高。因此,含药脂肪乳作为新型给药载体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2007-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