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疾病是常见、多发病,同时也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病,迄今尚未有彻底根治的有效手段,这已成为药学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统计分析表明:全球消化系统的发病率占人类的10-12%,我国城镇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为11.43%,与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基本相似。由于饮食结构的特点,南方城市和西南地区居民的患病率比较偏高,而中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较多,已是消化系统药物的主要消费者。
研究结果表明:胃肠消化道溃疡主要是烟酒、药物、食物刺激等不健康饮食习惯所引起,而情绪急剧性变化,使植物神紊乱,是胃病不能很好康复,导致恶性病变的生要因素,其罪魁祸首胃癌已成为全球的订杀手之一,每年将导致60万人失去生命,中日韩胃癌病人已占全球的2/3,而我国胃癌病死率已呈上升的趋势。
20世纪末,消化性溃疡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学方面的研究有了实质性进展,特别是1982年澳洲的马歇尔(Marahall)从人体胃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以后,人们对溃疡的病因学及临床药物治疗有了新认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幽门螺杆菌列为首类致癌因子,揭示了各种胃病发作的直接原因,使胃肠病的依断、研究、治疗进入了新纪元。
在我国消化性溃疡治疗药物中,传统中成药较多,但是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尚不足该类药品总量的1/3,主要是由于中成药疗效不明确,显效率低,常作为胃肠调理保护性辅助用药。而临床中的西药已趋于成熟,质子泵抑制剂类、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剂是目前国内抗消化性溃疡用药的中流砥柱,在国内抗溃疡药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已成为大众认知的药品。
我国尚在总体小康水平的进程中,百姓用于日常医疗方面的开支仍旧很少,用药水平较西方发过国家低,医疗制度全面改革后,多数人将选择质优价廉的药品,调整抗消化性溃疡药费的支出,开发疗效较优、价格适当,标准兼职复合型的抗消化性溃疡新药,将是新产品开发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