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它常发生于骨科大手术后,其危险性在于深静脉栓子脱落可造成致死性肺栓塞,病死率很高。为提高骨科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及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发起并组织,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支持,拟订了《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目前已正式发表。
2005年11月13日在钓鱼台国宾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澍寰、戴?戎教授等数十位相关学科医学专家、20多家医学专业媒体/大众媒体的记者,参加了《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发表新闻发布会暨学术报告会,会上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著名骨科专家邱贵兴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骨科专家戴?戎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著名骨科专家杨庆铭教授以及血液科专家、呼吸科专家分别做了专题发言,大家汇聚一堂共同关注骨科大手术后 “静脉血栓预防”这一重要话题。
据界卫生组织2001年的报告,血栓疾病为全球总死亡率的第一位常见原因。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残致死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脑血管事件。现在全人类正面临着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应用科学的指南来指导血栓栓塞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涉及各学科领域,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呼吸科、肿瘤科、肾内科、血管外科、骨科、妇产科、麻醉科、心血管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骨科大手术后,约80%的深静脉血栓是“沉默”的、发病前期常常无症状;70%以上的肺栓塞是在死亡后发现的,故静脉血栓疾病常被称为是人类的“无声杀手”。由于认识不足和缺乏必要的防治措施,容易导致严重后果。为改变目前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现状,使医生及大众了解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病率、危险性,提高对静脉血栓性疾病预防的意识,掌握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方法。自2004年3月起,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了国内50多位骨科专家展开了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高危因素、预防策略等16个子课题的调研,并参考2004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发表的第7版《抗栓与溶栓治疗循证指南》等大量国内外文献,起草了《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草案) 》(以下简称《建议》)。2005年7月16日,骨科邱贵兴、戴?戎、杨庆铭、裴福兴等14位骨科专家在北京对本建议进行了审定,会后又分别邀请了国内血液科、呼吸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等相关专家进行了多次修改,最终形成审定的《建议》,日前刊登在2005年第10期《中华骨科杂志》等学术刊物上。
《建议》重点介绍了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及预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特别对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进行了细致的区分,包括基本预防措施、机械预防措施和药物预防措施,并对临床医生最关心的药物预防措施详细介绍了开始用药时间、用药时限等问题。为我国临床医生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了可参考的重要依据。
另外,专家们也希望接受静脉血栓预防的患者,不要担心皮下淤血等暂时的临床症状,配合医生对危及生命的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进行积极的预防。